实验室制乙酸乙酯1 mL后,沿器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0.5 mL,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 |
| B.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红 |
| 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
| 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
|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
| 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
| 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
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 (aq)=H2O(1)△H =-57.3kJ/mol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H =-Q1kJ/mol
1/2 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1)△H =-Q2kJ/mol
HNO3(aq)+KOH(aq)=KNO3(aq)+H2O(1)△H =-Q3kJ/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的大小关系为( )
| A.Q1=Q2=Q3 | B.Q2>Q1>Q3 | C.Q2>Q3>Q1 | D.Q2=Q3>Q1 |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 B.原子序数 d>c>b>a |
| C.离子半径 C>D>B>A |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不同的是()
| A.干冰、SO3晶体 | B.食盐、烧碱 | C.氧化镁、冰 | D.氮气、氩 |
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
|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 |
|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