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500年前,人们就注意到某些菊科植物的花蕾中存在有杀虫作用的物质。后经研究,凡具有如方框内结构,且R不是H原子的有机物,就可能是一种高效、低毒,对昆虫有强烈杀伤作用的杀虫剂。对此杀虫剂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发生加氢反应,但其生成物无杀虫作用 |
B.在酸性溶液中,此类杀虫剂将会失去杀虫作用 |
C.此类杀虫剂密封保存在碱性溶液中,其杀虫作用不变 |
D.左端的甲基(—CH3)可被取代,其产物仍有杀虫作用 |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Cl4,选④ | 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
C.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⑤ |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
B.1 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 L |
C.在20℃时,1 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总比22.4 L大 |
D.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2NA |
下列反应都有水参加,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是
A.2F2+2H2O=4HF+O2 | B.2Na+2H2O=2NaOH+H2↑ |
C.C12+H2O=HC1O+HC1 | D.C+H2O![]() |
在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H3、CO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质量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H3)>p(CO2)>p(O2) | B.p(NH3)> p(O2)> p(CO2) |
C.p(CO2)> p(O2)> p(NH3) | D.p(CO2)> p(NH3)> p(O2) |
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
A.MnO2→MnO4― | B.AlO2―→Al(OH)3 | C.AsO43―→AsO33― | D.Cl―→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