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④“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

A.①王充②荀子③董仲舒④韩非子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韩非子④王充
C.①王充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韩非子 D.①董仲舒②韩非子③荀子④王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
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
---门下省---尚书省--工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利

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 B.征召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