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试纸上测定其 |
B. |
![]() |
C. | 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
D. | 用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四种离子:NO3—、SO42—、H+、M,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H+)∶n(M)=3∶1∶3∶1,则M可能为:①Fe2+②Mg2+③Cl—④Ba2+
A.①②④ | B.③ | C.② | D.①② |
下列有关化学推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B.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可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
C.根据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是否都耗尽,可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
D.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
B.配制1L0.1mol/LNa2CO3溶液,需称取Na2CO3·H2O的质量为10.6g |
C.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CO2和SO2 |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 |
D.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用浸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延长果实的成熟 |
利用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
B |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
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
C |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D |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