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亚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东亚地区季风气候都非常显著
B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C 沿海和内陆经济差异明显,但自然环境差异不明显
D 东亚5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读图判断AⅠ区域和EV区域分别可能是 ( )。
| A.林地 丘陵 | B.耕地 海域 |
| C.林地 海域 | D.冲积扇 沙漠 |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并回答下面各题。
关于左上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位于南半球,湖泊对河流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
| B.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 |
| C.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 |
| 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 |
右上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 )。
| 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 |
| 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
| C.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 |
| D.沉积岩Ⅱ、岩浆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
若左上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 ( )。
| A.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
| B.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
| C.台湾沿海地区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 |
| D.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季风 |
下图示意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并回答下面各题。
I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向外迁始于 ( )。
| A.1985年 | B.1995年 |
| C.2000年 | D.2005年 |
导致Ⅲ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
| A.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 B.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
| C.产品质量的提升 | D.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 |
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示意该地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并回答下面各题。
图中表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曲线分别为 ( )。
| A.a、b、c | B.b、a、c | C.a、c、b | D.c、b、a |
该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 ( )。
| A.劳动力过剩 | B.自然增长率上升 |
| C.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 | D.人口出生率较高 |
下图中MN为晨昏线,P点为晨昏线与本初子午线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此时伦敦为5月8日,且P点位于图示位置时,北京时间为
| A.5月8日15:00 | B.5月8日3:00 |
| C.5月9日15:00 | D.5月9日3:00 |
若该日为11月8日,且P点移至最北端时,P点
| A.位于北极点上 | B.位于北极圈上 |
| C.出现极夜现象 | D.出现极昼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