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亚和北非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为定居放牧,畜牧业较发达
B 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绿洲
C 土耳其的美利奴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
D 伊拉克盛产油橄榄、棉花,有橄榄之邦之称
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图1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就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可以淡化海水。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1)。首先将海水导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回答1~2题。 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 |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
C.温室效应和水循环原理 | D.海水洋流运动的规律 |
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
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于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 |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
右图为1200E经线的一段,读图回答29~30题。该经线经过
①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 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③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⑤ 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A.① ③④ ⑤ | B.② ④ ⑤ |
C.① ③ ④ | D.① ② ⑤ |
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平原面积广大 | B.季风气候显著 |
C.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 | D.内河运输发达 |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读图3完成26—28题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 | B.110m | C.170m | D.220m |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 B.道路②经过两地![]() |
C.道路③最长 |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 | B.道路① |
C.道路①和② | D.道路②和③ |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②商业从业人口多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④人口数量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海岛开发过程中,该岛
A.人口容量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
C.河流入海川处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 | B.搬运—堆积作用 |
C.风化—侵蚀作用 |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