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自古以来,税费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2001年,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在安徽全省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少数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办法。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法制建设的要求,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请运用相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列举我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的税费改革,它们有何共同的作用?并指出这些税费改革对当前费改税的启示。
(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哪三次改革?
(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这次税费改革的重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2分)“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实现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教育改革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培养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富国强兵有用人才相结合,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旧有的教育体制。
——田梅英《清末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四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那日本,三十年,转衰为盛。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不让毫分。外洋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作一段,吧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叹五更一伤国事也》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中国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日本教育改革成效相比,中国教育改革结果如何?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材料四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救国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材料三……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成丰皇帝在北京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请”。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命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摘编自《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材料四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 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简要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有人认为“瓦特和法拉第是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如何理解这种说法?(2分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3分
(4)材料四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从上述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识见,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
材料四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产生思想自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2分) 其社会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自由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思想的共同经济根源。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