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4)2SO4在强热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 | B.3∶1 | C.3∶4 | D.4∶3 |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2Z(g)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ν(Z) = 2.0×10-3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ν(正)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32 mol气体X和0.32 mol 气体Y,到达平衡时,n(Z)<0.24 mol
D.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16mol气体X,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气体Y的转化率增大,X的体积分数增大
25 ℃时,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c(OH-)-c(H+)=c(HCO3-)+ 2c(H2CO3) |
B.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液(pH<7):c(CH3COOH)>c(CH3COO-)>c (Na+)>c(H+)>c(OH-) |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HCO3-)+ c(H2CO3) |
D.向0.1 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42-)>c(NH4+)>c(OH-)=c(H+)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稀盐酸 |
红色褪去,有气体产生 |
酸性:盐酸>碳酸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C |
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铝片 |
铝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铝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成血红色 |
溶液中含有Fe2+ |
化合物C是制备香草醛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C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
B.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
C.1molC分子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D.C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2(g)+2CO2(g) =2NO(g)+2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
B.将钢闸门上焊接一块金属锌,可防止钢闸门腐蚀 |
C.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更大 |
D.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