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部分行业发展情况
![]() |
钢铁 |
水泥 |
汽车 |
纺织 |
服装 |
2003年投资增长 |
96.6% |
121.9% |
87.2% |
80.4% |
92.2% |
2004年投次增长 |
176.2% |
137.4% |
170.3% |
144.3% |
- |
2005年其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 |
600多万吨 |
1亿吨 |
80万吨 |
- |
400万吨 |
注:目前,我国有27个省市都在上汽车项目,全国有123家汽车企业,年产5万辆以上的仅18家,绝大多数产量在1万辆以下,形成生产规模的仅有一汽、东风、上海等六家。我国现有钢铁企业280家,平均规模不足70万吨,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只有8家。
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 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 |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 发达国家的比重 |
我国创造1美元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
||||
石油 |
天然气 |
美国 |
日本 |
美国 |
日本 |
世界平均水平 |
8.3% |
4.1% |
26.9% |
11.5% |
4.3倍 |
11.5倍 |
4.8倍 |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维持了中国经济列车的高速运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资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材料四: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问题。
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表明
A.各国文化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
B.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差异与矛盾,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C.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D.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成经济领域新宠,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山东文化产业超过1000亿元,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第四年保持近30%的增幅。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C.文化是经济繁荣的基础 |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
自败。”对我们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第一位的是要
A.壮大传媒实力,推进有效传播 |
B.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明对话 |
D.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B.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
C.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