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河最终注入
A 地中海 B 黑海 C 红海 D 死海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完成8~9题。
![]() |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 B.坡度较平缓 |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
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
读三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示意图,完成5~7题。
甲类工业的工资投入较高的主要原因应是()
A.劳动力投入数量大 | B.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
C.技术人员工资水平高 | D.产品更新的速度慢 |
下列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A.包头建棉纺织厂 | B.上海建石油化工厂 |
C.大亚湾建核电厂 | D.黑龙江建制糖厂 |
正由以丙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向以甲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化的地区是()
A.日本“硅岛” | B.沪宁杭地区 | C.辽中南地区 | D.四川盆地 |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回答3~4题。
|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 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
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家具制造 | B.炼铝 | C.精密仪表 | D.制糖 |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一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读表完成1~2题。
年份 |
1800年 |
1900年 |
1985年 |
煤(吨) |
4 |
2 |
0.75 |
铁矿石(吨) |
2 |
1.8 |
1.3 |
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A.原料地 | B.燃料地 |
C.销售市场 | D.交通枢纽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读“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28~30题。造成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
③引水灌溉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这一变化对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种植业比重下降 | B.旅游业逐渐衰落 |
C.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 D.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A.疏浚湖泊 | B.禁止滥捕 | C.退田还湖 | D.治理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