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诗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连蜡烛都在为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则主人公之离别情可想而知。 |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写羁旅生涯的名句,不用虚字,只将六种事物联缀成可资读者想象的图画,把“早行”的主题表现得很充分。 |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一般用来形容人,这里用来形容花,自有新意。人比花瘦,更见愁苦之深。 |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色彩鲜艳。后两句以典型物象表现了春末夏初的美景, 暗含着词人的愉悦情感。 |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唐)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 注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
B. |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
C. |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
D. |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美好愿望。 |
B. |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
C. |
本词将鹭鸶作为要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
D. |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9.词中"衰翁"的身份是 。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 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 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
B. |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
C. |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
D. |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 ② ,出山犹带骨毛清 ③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
B. |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
C. |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
D. |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