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 。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 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
(3)图中通过E方法育种所运用的原理是 。
(4)下列植物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植物是( )。
A.太空椒 B.无籽番茄 C.白菜—甘蓝 D.八倍体小黑麦
某生物兴趣小组有一些能够稳定遗传的高茎、圆粒和矮茎、皱粒的两个品系豌豆,如果你是小组的一员,希望通过实验探究一些问题。可以探究的问题有:
(1)问题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问题2: 。
(2)请设计一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上述遗传学问题:(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方法)
① ;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和比例;保留部分F1种子.
② ;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和比例.
实验结果:
①F1全部为高茎、圆粒.
②F2的统计数据
表现型 |
高茎圆粒 |
高茎皱粒 |
矮茎圆粒 |
矮茎皱粒 |
比例 |
66% |
8% |
8% |
18% |
实验分析:
①F2中 ,所以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②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9:3:3:1,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3) 实验证明,在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高茎圆粒的个体和矮茎皱粒的个体的比例都是16%,所以,你假设F1形成的配子,其种类及比例是 YR:Yr:Yr:yr=4:1:1:4,(Y和y表示高茎和矮茎基因,R和r表示圆粒和皱粒基因)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并用遗传图解分析实验预 期.
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是有一定次序的完全显隐性关系,但具体情况未知,有人做了以下杂交实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 (表现型及比例), 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b1>b2>b3>b4,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
③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___;若有一只黑毛雄兔,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黑毛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即可)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右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_____________。
(2)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
(3)F2出现三种基因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当F2自交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F1的性状。若子代表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纯合子;若子代的表现情况是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杂合子。
图甲是基因型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细胞名称为 .
(2)图甲所示细胞,其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 个DNA分子,有 对同源染色体.
(3)图甲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M与M、n与n的分离发生在 ,M与N或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4)若该相同基因型个体自由交配若干代后,其后代理论上出现 种表现型.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P红眼(雌) ×白眼(雄)
↓
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____(支持/不支持)萨顿的假说。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
(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P红眼(F1雌)×白眼(雄)
↓
测交后代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雌)白眼(雄)
1/4 1/4 1/4 1/4
(说明: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果蝇来自于杂交实验的F1)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和预期子代的基因型即可,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B、b。提示: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
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预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_______,雄性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