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类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下图。依照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
B.丁>甲>乙>丙 |
C.丙>丁>甲>乙 |
D.丙>乙>丁>甲 |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 |
B.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
C.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
0 |
13.5 |
26.2 |
46.5 |
53.6 |
53.7 |
43.0 |
30.2 |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D.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
B.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
C.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
D.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 |
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竞争、捕食 | B.共生、捕食、竞争 |
C.竞争、共生、捕食 | D.捕食、竞争、共生 |
右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
B.兴奋传至b时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 |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 |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