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京城闤闠之区,窃盗极多,踪迹诡秘,未易根缉。赵尚书尹临安日,有贼每于人家作窃,必以粉书“我来也”三字于门壁,虽缉捕甚严,久而不获。“我来也”之名,传京邑。不曰捉贼,但云捉“我来也”。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谓此即“我来也”。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且无赃物可证,未能竟此狱。其人在禁,忽密谓守卒曰:“我固常为贼,却不是‘我来也’,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于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卒思塔上乃人迹往来之冲,意其相侮。贼曰:“勿疑,但往,此方作少缘事,点塔灯一夕,盘旋经夜,便可得矣。”卒从其计得金,大喜。次早入狱,密以酒肉与贼。越数日,又谓卒曰:“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卒曰:“彼处人闹,何以取?”贼曰:“令汝家人以箩贮衣裳,桥下洗濯,潜掇瓮入箩,覆以衣,舁归可也。”卒从其言,所得愈丰。次日,复劳以酒食。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一夜至二更,贼低语谓卒曰:“我欲略出,四更尽即来,决不累汝。”卒曰:“不可!”贼曰:“我固不累汝,设或我不复来,汝失囚必至配罪,而我所遗,尽可为生。苟不见从,却恐悔吝有甚于此。”卒无奈,遂纵之去。卒坐以伺,正忧恼间,闻檐瓦声,已跃而下,卒喜,复桎梏之。甫旦,启狱户,闻某门张府有词云:“昨夜三更,被盗失物,其贼于府上写‘我来也’三字。”尹抚案曰:“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狱卒回,妻曰:“半夜后闻叩门,恐是汝归,亟起开门,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遂藏之。”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
(选自宋代沈淑《谐史》)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赵尚书尹临安日尹:做府尹
B.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略:一点点
C.而我所遗,尽可为生遗:遗失
D.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合:应该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②闻檐瓦声,已跃而下
B.①所属解一贼至
②卒从其言,所得愈丰
C.①彼处人闹,何以取?
②密以酒肉与贼
D.①京城闤闠之区

②可复取之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来也”对狱卒两次行贿,是为自己下面的行动作铺垫。遗憾的是,狱卒对其用心并不了解,被贼人利用了。
B.临安府尹直到最后也没有弄清犯人就是“我来也”,足见“我来也”的心思缜密和机智。
C.狱卒是个胆小怕事之人,他之所以放犯人外出,是怕犯人的同党或犯人出狱之后报复自己。
D.入狱之人其实就是“我来也”。他先以金引诱狱卒,然后外出作案,造成真“我来也”仍然逍遥法外的假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
C.“高宗”,即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高宗是他登基做皇帝时立的名号。
D.《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曾公亮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2)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鸷勇人绝:超过
B.统制解元守高邮俾:使,让
C.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绐:等到
D.将旄,皆其部曲秉:持,拿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金兵伤亡惨重。
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了各户百姓。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①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③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奭(shì)盛大的样子。②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③觖(jué):因不满意而怨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太子少师致仕致仕:官员退休
B.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C.概独抗章 明其罪抗章:向皇帝上奏章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报怨:同“抱怨”

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

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C.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②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①诰死,恤其家备至②概独抗章明其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让贤。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2)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飞至孝: 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 卒,水 浆 不 入 口 者 三 日家 无 姬 侍 吴 玠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姝 遗 之 飞 曰:“ 主 上 宵 晘 岂 大 将 安 乐 时却 不 受玠 益 敬 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李清照
用斜线(/)给上面的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在上文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上述选文出自她的哪部文学评论作品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①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②,而无以夺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德清君:柳镇父亲。②箦:竹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以求食间:从小道
B.人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焉夺:夺取
D.群冤获宥:赦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诬陷正士,校私仇上命先君总三司听理
B.少文悍哀有过礼不逾
C.居德清君丧至则平反
D.表晋州录事参军吾知其不子营私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镇因战乱带领家人逃难期间,有一次独自骑驴外出,希望讨得一些食物,路经山涧时遇到洪水,全身又脏又湿,但他并不因此而恼怒。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后来又升任他为大理评事,但他议论事情确切直接,世人不能容纳他的意见。
C.柳镇在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哀痛异常行为却不失礼节,为人所佩服,鉴于此,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
D.柳镇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公正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最终因他事遭人中伤,被贬官为夔州司马。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②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
③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④求!无乃尔是过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