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温度下,反应2N2O54NO2+O2开始进行时c(N2O5)="0.048" mol·L-1,过1 min后c(N2O5)="0.03" 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v(N2O5)=1.8×10-4 mol·L-1·s-1 | B.v(O2)=1.8×10-4 mol·L-1·s-1 |
C.v(N2O5)=1.08×10-2 mol·L-1·s-1 | D.v(NO2)=2v(N2O5) |
一定浓度100mL的HNO3溶液中加入2.8gFe,全部溶解,得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中的c(H+)=0.1mol/L。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无硝酸亚铁 |
B.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2.0mol·L-1 |
C.反应后溶液中c(NO3-)=1.6mol·L-1 |
D.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61gFe |
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原子的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中最大,A、E同主族,D原子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D>C
B.氢化物的稳定性: E>A
C.氢氧化物的碱性: C>B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E>D
下列四支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试管 |
温度 |
过氧化氢浓度 |
催化剂 |
A |
室温(25℃) |
12% |
有 |
B |
水浴加热(50℃) |
4% |
无 |
C |
水浴加热(50℃) |
12% |
有 |
D |
室温(25℃) |
4% |
无 |
下图为铜一锌一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锌片为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 |
B.铜片为正极,且铜片上有气泡 |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下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
B.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