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染发剂会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无机染发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探究了染发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不同浓度的染发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记录表
浓度 |
发芽率(%) |
长度(cm) |
长势及受损情况 |
|||
第2天 |
最后发芽率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
0.1% |
94 |
100 |
1.2 |
6.0 |
11.5 |
叶片暗哑无光泽,子叶有点焦干 |
1% |
72 |
86 |
1.1 |
1.2 |
2.5 |
萌发的种子根部败坏,腐烂,第5天起停止发育,个体间高矮差异大 |
10% |
6 |
30 |
0.1 |
0.1 |
0.1 |
萌发的种子胚根露出后停止发育,其余种子霉变 |
⑴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 →得出结论→ →进一步探究。
⑵从表中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 。
⑶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⑷如果由这个实验结果推理到染发剂会危害到人体健康,那么这种推理属于
推理,因为染发剂同样作用于 。
(4分)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要配制标准显色液,即吸取0.20 mL、0.40 mL、0.60 mL、0.80 mL、1.00 mL和1.50 mL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 mL比色管中,再另取1支空比色管。向各管中分别加入2.0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 min后,各加入1.0 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最后加蒸馏水补足50 mL。
Ⅱ.用样品处理液代替亚硝酸钠溶液,做一个50 mL的样品显色管,15 min后与标准管对比。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为。
(2)Ⅰ中空比色管起作用。
(3)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
A.重氮化![]() ![]() ![]() |
B.重氮化![]() ![]() ![]() |
C.酸化![]() ![]() ![]() |
D.酸化![]() ![]() ![]() |
(4)Ⅱ中为什么要15 min后对比?
(共8分)下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1)请举例写出一种分泌蛋白质:
(2)⑥的分泌蛋白质首先是由[ ]合成的,在[ ]中进行初步加工,在[ ]中形成成熟蛋白。
(3)图中②是,在细胞内被形象地称为深海中的潜艇。
(4)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提供的。
(5)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和上有紧密联系。
某干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阶段Ⅰ和Ⅲ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增加的物质主要是,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此阶段种子代谢较旺盛的原因是说明了水对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2)若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若等质量花生种子与等质量小麦种子被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较多的是种子
(3)种子从阶段Ⅰ到Ⅲ的过程中吸水能力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吸水能力(填强于/弱于)淀粉含量高的种子
下图I、II、III、IV是从四类细胞中切取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数字序号)
(1)从结构上看,____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2)Ⅳ属于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图示中I、II类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II、III、IV类细胞都能进行,说明。
(5)除了类细胞外,其它三类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主要由图中的[ ]提供。
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细胞外信号分子结合有特异性。
(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间接传递信息的,如内分泌腺细胞分泌信号分子,由________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有直接传递信息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就是通过两个细胞的____________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