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简述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
(3)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
(4)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正确探索。(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战时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应运而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此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国际资本流动也迅速增加。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披露苏联高层对战后西欧形势发展前景的估计:“不仅是斯大林,我们当时曾经也认为西欧普遍遭到蹂踊的经济,已经达到发生革命性爆炸的闪光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8分)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料三 l913年~l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而l948年~l960年为6.8%,l960年~l965年为7.9%,l965年~l970年为ll%。
据《美国统计摘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余年中,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总额计达500.3亿美元,其中赠与性经济和技术援助371.6亿美元,贷款l01美元,其它援助27.7亿美元。受援对象谝愿牡界再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282.77亿美元,亚洲l67.3亿美,拉美26.62亿美元,其它地区l4.82亿美元。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济影响。(8分)
(26分)自去年以来,习近平就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
“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一《礼记‘哀公问》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在伦理方面的内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8分)
材料二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一无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有斗争的历史实践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以民意为依归、以天理为最高价值,以儒家士大夫为社会中坚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使得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文化多元的土地上,持续了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许纪霖《儒家孤魂,肉身何在?》
(2)结合汉代和宋代的有关史实,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是怎样“与王权又联合有斗争”的?(8分)
材料三钱穆一直很推崇古代士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风范,并在《国史大纲》中屡次推重宋代士大夫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教?’精神。而牟宗三、唐君毅等现代新儒家后来提出了“内在超越”的观点,认为士有—种脱离世俗的思想超越}生。而“内在超越”的说法更因余英时提倡而广为人知。
——朱儡“国学热”的冷思考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传统儒学中的“精华”的现实意义。(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 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 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些风尚对19世纪的中国有哪些建设性的影响?
材料三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一一狠狠的打击。(注:作者认为的“世界”是指西方之外的整个非西方世界)
——(英)阿诺德·J·汤因比
(3)你认同汤因比的观点吗?为什么?(6分,只有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