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 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
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该派别的活动
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 |
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 |
C.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 |
D.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逐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
B.地方封国势力不得不依赖商业势力 |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
D.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 B.实行农商并举,促进经济发展 |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 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