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 |
|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
|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 A.日本实行征兵制 | B.日本实行募兵制 |
| C.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 | B.开化社会文明 |
| C.引进欧美科技 | D.鼓励工商贸易 |
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
|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
|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
|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