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A.下列各位都属于“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迎春、岫烟。 |
B.“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史家。 |
C.有个姓王的小官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来家境败落,他家的岳母刘姥姥便到贾府来求助。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
D.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
E. 宝玉来看宝钗,黛玉也来看望。然后薛姨妈留大家吃茶,宝玉要喝酒,薛姨妈就拿好酒来给大家一起喝。而宝玉偏偏想喝冷酒,宝钗劝说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心生醋意,借雪雁送手炉来冷嘲热讽一番。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李金发先生一生清高,不大与文坛往来,出版的作品也甚少,但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 ,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3)诚实守信、 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A.开山鼻祖坐山观虎斗一诺千金 | B.始作俑者隔岸观火一言九鼎 |
C.始作俑者坐山观虎斗一诺千金 | D.开山鼻祖隔岸观火一言九鼎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在杭州召开的一场以“法律与网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部分与会专家认为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
B.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
C.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通过包机运输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先后四次向疫区国家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
D.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由故宫博物院牵头成立,其宗旨是以保护博物院的现有藏品、为博物院的学术研究提供支持、扩大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为目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去年以来,从歌手姚贝娜捐献眼角膜,到四川男子捐献器官救活七人,器官捐献这个对普通人比较陌生的词,不断被人们关注。 |
B.时局动荡,政治黑暗,让长大成人后的阮籍喜欢上了《老子》《庄子》,有时他也会对自己遵从的儒家礼法嗤之以鼻。 |
C.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 |
D.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 ,烟台大学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② 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 ③ 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竟相攀比④ 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十三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蹿(cuàn)红奢靡(mǐ)宁剩毋(wù)缺一饱之需 |
B.蹿(cuàn)红奢靡(mǐ)宁剩毋(wú)缺八珍九鼎 |
C.蹿(cuān)红奢靡(mí)宁剩毋(wú)缺厉行节约 |
D.蹿(cuān)红奢靡(mí)宁剩毋(wù)缺积腋成裘 |
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日前②自愿③一直④追逐 | B.①近期②志愿③一直④追求 |
C.①近期②自愿③一贯④追求 | D.①日前②志愿③一贯④追逐 |
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莘莘学子 | B.一饭千金 | C.谆谆告诫 | D.聚沙成塔 |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备受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若不是一帮读者爱屋及乌,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老人家有耽佳句的癖好,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谈笑自若,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A.爱屋及乌 | B.洛阳纸贵 | C.醍醐灌顶 | D.谈笑自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