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 年3 月21 日是法国人民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民享有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A.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
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
C.固有局限无法实行 |
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 B.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
C.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 | 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