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拿破仑在历史上是引起了许多争议的人物。阅读下列五段对拿破仑的评论后再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并不否认他的天才和荣誉,但可悲的是如此卓越的天才和巨大的荣誉却仅仅造就了一个人的个人伟大,而不是奉献于造福世界。……他蹂躏法国和欧洲达14年,而没有给他们自由、道德或一种思想。他使世界战栗而未能使之焕然一新。……
材料二: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不及被他打倒的王爷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材料三:波拿巴(拿破仑)与其他处于他的年龄和地位的人一样,以对道德的漠视和纯粹的自私(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更严重些)从事积极的活动。他被卷进去的社会危机使强烈的自私表现为无止境的野心。和他必须要与之竞争的人相比,他以大得多的不可比拟的天才与冒险精神,击败了反对他前进的任何东西。这样,他身上的野心较之其他人更为显著,仅仅因为他更为成功。
材料四: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材料五:(不要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哪两段材料的评价不适合?这两段材料表现在历史人物评论上常常容易出现哪两种错误?
(2)请对拿破仑作一个正确的评价。
(3)历史的联系是多角度的。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其性质却不是封建的。以拿破仑帝国的性质为例,说明评价人物必须联系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综合考虑。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两年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
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建议,是可以
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盟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盟会企图将战争的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
②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③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有何评价?

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王荣堂、姜德昌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住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四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了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材料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对美国的世界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据下图回答

(1)A、B两国是岛国,国内市场狭小,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却表现出消极和积极两种态度。试结合史实,简要归纳出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以及对其造成的不同影响。
2、A、B两个国家采用了怎样的政体形式?为什么采用这种政体形式?

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呈现哪些新特点?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派别,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
---《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1)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是哪一年发表的?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世界历史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的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什么?(3)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必然联系?(4)请谈你对马列主义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