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8日18时40分,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的黄河二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初步分析,井下部分巷道一氧化碳浓度高达2.6%,瓦斯浓度达到8.4%。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H4和CO都具有可燃性 | B.CO属于酸性氧化物 |
C.CO俗称干冰,通常用于人工降雨 | D.CH4是含氢量最小的有机化合物 |
下列叙述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灰尘飞扬的房间时,可观察到一![]() |
C.明矾具有净水作用 |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的摩尔质量为17g·mol-1, O2的摩尔质量为16g·mol-1 |
B.标准状况下,0.3 molSO2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 |
C.常温常压下,2.7克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 NA |
D.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是22.4L |
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 |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CO32-、NH4+、Na+、K+。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2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30 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 g沉淀不溶。(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12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存在SO42-、CO32-、NH4+,可能存在Cl-、Na+、K+ |
B.一定存在SO42-、CO32-、NH4+、Cl-,一定不存在Na+、K+ |
C.n(CO32-)=0.01 mol,c(NH4+) = 5c(SO42-) |
D.如果上述6种离子都存在,则c(Cl-)>c(SO42-) |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
B.反应前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
C.溶液稀释前溶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溶液稀释后溶质的物质的量 |
D.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气体体积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气体体积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