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CO2)。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的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完全反应(如下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实验装置
(3)查阅资料:N2不与炭粉以及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于隔绝氧气进行反应。
(4)实验操作:
①称取5.2 g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粉末,放入48.48 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连接后必不可少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克。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克,氧元素质量为0.96克。
(6)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反应生成的气体为CO和CO2,而且同条件下体积比为1∶1,原假设不成立,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若配制500 mL 0.2 mol/L的稀硫酸:
(1)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mL-1)_____________mL。
(2)下面是某学生的操作过程:
a.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b.用100 mL的量筒量取浓硫酸;
c.将浓硫酸倒入另一个盛有适量蒸馏水的量筒中稀释,并冷却到室温;
d.用玻璃棒引流,将稀释后的硫酸倒入500 mL的容量瓶;
e.轻轻摇动容量瓶,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再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 cm~2 cm;
f.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摇匀;
g.在容量瓶上贴上标签待用。
按照通常的配制要求,指出其中缺少或操作的错误,并补充或改正(有几项填几项,若空格不够可以补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何实验都有误差,在你改正后的操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最浪费时间的步骤是将稀释后的硫酸冷却到室温,为了节约时间,简便易行的加快稀硫酸冷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 :,沉淀A:,沉淀B: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
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人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其理由是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机物A是重要的合成原料,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由A可以制得麻黄碱和其他很多物质。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图(略去了由A→G,G→麻黄碱的部分反应物和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麻黄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麻黄碱的分子式为C10H15NO
b.1mol麻黄碱可以对应消耗1molHCl或NaOH
c.麻黄碱可以发生消去和酯化反应
d.麻黄碱属于芳香烃
(2)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A中含碳、氢、氧的质量之比为42:3:8,
则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检验该官能团的实验是
(3)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序号)。
(4)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
(5)F可作多种香精的定香剂,请写出B和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中间产物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③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分子结构中没有甲基
(7)已知:


溶解性
沸点
A
微溶于水
179.0℃
E
不溶于水
110.8℃

A可以由E制取,制取工艺中得到的是A、E混合物,分离该混合物的方法是

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氯化锰等,下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写出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中m管的作用是;装置F的作用是
(3)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4)E中若装有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5)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化学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人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人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实验c的目的是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