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是人们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内容之一是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制CuSO4:Cu+2H2SO4(浓)![]() |
B.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
C.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D.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1molCl2通入到水中,则N(HClO)+N(Cl-)+N(ClO-)=2NA |
B.常温常压下,3.0g含甲醛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 |
C.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
D.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克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人体无害,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
B.二氧化氮经过加压凝成无色液体为物理变化 |
C.Na2O·SiO2是一种简单的硅酸盐,可溶于水 |
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图中A、B、D三点处KW间的关系: B>A>D
B.100℃,向pH=2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等体积pH=10的稀氨水,溶液中 c(NH4+)/c(NH3·H2O)减小,充分反应后,溶液到达B点
C.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NH4Cl固体,可从A点变化到C点
D.加热浓缩A点所示溶液,可从A点变化到B点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两倍的元素共有3种 |
B.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比较:S2->Cl->Na+>Mg2+>Al3+ |
C.日本核电站释放出的131I、132I和133I属于同素异形体 |
D.相同条件下,测定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可比较C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
B.通过上图所示的不同途径,可建立相同的平衡,但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能不相等 |
C.C(石墨,s)=C(金刚石,s) △H> 0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