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m、摆长为L的摆球从摆角为53°处无初速地摆下,不计空气阻力,设摆球在最低点处的重力势能为零,那么当摆球的摆角θ=________时,摆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sin53°=0.8)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
某实验小组欲以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连,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
C.本实验中应满足m2远小于m1的条件 |
D.在用图象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时,应作a-m1图象 |
(2)某同学平衡好摩擦阻力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小盘的质量为________kg。
(3)实际上,在砝码的重力越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将趋近于某一极限值,此极限值为_______m/s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选用的螺旋弹簧如图甲所示。
(1)将弹簧的上端O点固定悬吊在铁架台上,旁边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线跟O点对齐,在弹簧的下部A处做一标记,如固定一个指针。在弹簧下端的挂钩上挂上钩码时(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50g),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为x。逐个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刻度x随挂钩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F而变化,几次实验测得相应的F、x各点描绘在图中,如图乙,请在图中描绘出x随F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A=________N/m(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2)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A相比,可能是________。
A.等于k | B.大于kA | C.小于kA | D.无法确定 |
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2.5厘米,如果取重力加速度g=10米/秒2,那么:
(1)照片的闪光频率为________Hz。(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
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时先移动测量头上的手轮,把分划线对准靠近最左边的一条明条纹作为第1条明条纹,并记下游标卡尺的读数a1(如图乙所示),然后转动手轮,把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直到对准第7条明条纹并记下游标卡尺的读数a2(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测量求该单色光的波长。实验采用双缝干涉仪(如图甲所示),包括以下元件:白炽灯、单缝片、光屏、双缝、遮光筒、滤光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具座上元件b为单缝 |
B.光具座上元件d为双缝 |
C.本实验中单缝的作用获得相干光源 |
D.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紫色滤光片时, |
观察到相邻亮条纹之间的间距变小。
(2)已知双缝间距d=0.25mm,双缝到屏的间距L=838.2mm。图中手轮游标卡尺的初始读数a1=mm. 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到第7条线时手轮读数a2,则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间距是mm。由以上测量数据求该单色光的波长为m(保留3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