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25-26题。
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人率高 D.城市化速度过快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马来西亚可见成片的橡胶园
B.泰国可见成群的大象
C.新加坡多对流雨
D.新加坡(103°50′E,1°17′N)海峡波浪滔天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回答各题。

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 000多米,终年积雪

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发达 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当地市场需求小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见下图),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推进合作的目的。

胡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我国的石油,沿途需经过的海峡是
①霍尔木兹海峡②直布罗陀海峡③黑海海峡④ 马六甲海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列各组大洲中大陆均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A.亚洲、欧洲、南美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北美洲 D.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