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中国近代的报刊中,开始在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发挥重大的启蒙作用的是

A.《昭文新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如要研究近代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可选用的竹枝词是()

A.“邑志详陈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蓬首晨兴遥入市,归家手挈米和盐。”
B.“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有城不若无城富,第一繁华让此方。”
C.“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
D.“北口山头民力忙,耕牛无恙乐平康。一鞭残照吹横笛,蚕豆青青麦半黄。”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的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D.该日记写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