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理论探索成就的是( )
①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②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③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 B.创立民国 | C.恢复中华 | D.平均地权 |
“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哪一思想内涵一致
| A.维新思想 | B.三民主义 | C.新文化运动 | D.三个代表 |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
| C.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D.节制资本 |
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
|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