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20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竖直提升4 m,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W,到达4 m高处时拉力的瞬时功率为_______W.(g取10 m/s2)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轨迹,并求出平抛运动初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B.每次小球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实验前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D.小球的平抛运动要靠近但不接触木板
(3)某同学在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时,得到的部分轨迹曲线如图乙所示。在曲线上取A、B、C三个点,测量得到A、B、C三点间竖直距离h1=10.20cm,h2=20.20cm,A、B、C三点间水平距离x1=x2=12.40cm,g取10m/s2,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m/s。
(10分)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
(1)下列给出的材料中应选择作为摆球与摆线,组成单摆。
A.木球 B.铁球C.柔软不易伸长的丝线D.粗棉线
(2)在测定单摆摆长时,下列的各项操作正确的是
A.装好单摆,抓住摆球,用力拉紧,测出摆线悬点到摆球球心之间距离
B.让单摆自由下垂,测出摆线长度再加上摆球直径
C.取下摆线,测出摆线长度后再加上摆球半径
D.测出小球直径,把单摆固定后,让小球自然下垂,用刻度尺量出摆线的长度,再加上小球的半径
(3)实验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摆球的质量偏大B.单摆振动的振幅偏小
C.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值 D.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
(4)实验中测量得小球的直径的示数如左图所示,图中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则小球的直径d为mm。用秒表记下了单摆振动50次的时间如右图所示,由图可读出时间为s。
下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________。(填“向左偏转”、“向右偏转”);
(3)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_。(填“向左偏转”、“向右偏转”)。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和②所示,其中甲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乙两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分别为、(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2)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3)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_的图象.
(4)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5)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