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汪曾祺的《葡萄月令》中的几段文字,阅读后,请用4个词语依次概括“葡萄上架”的过程。
三月葡萄上架。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摽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手指一样地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句停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仿照下面划线语句,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
示例:
当碧绿苍翠的树叶变黄飘落后,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硕果
当圣洁壮丽的雪野悄悄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1)
(2)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刊载的《女生就业的比较与分析》一文,有一组对某大学法学专业男女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调查表的数据,分别填写下面分析的两个空白内容。
表:你能接受的就业地区是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回家乡
偏远地区
其他
男(187人)
113
99
67
15
3
百分比
60
53
36
8
1.6
女(274人)
166
192
130
16
5
百分比
61
70
47
6
2
合计(461人)
279
291
197
31
8
百分比
60.5
61.5
41.5
7
1.8


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在被调查者中,(1) ,人数比例都高达到60%;略有差异的是对中小城市和“回家乡”的选择,愿意去中小城市工作的女生为70%,男生为53%;愿意“回家乡”的女生为47%,男生为36%。这表明(2)

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超过45字)(4分)
在草长莺飞,春雨浙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布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布谷鸟”。陆游有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
送别诗


(1)请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2)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