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齐人魏收所著的《魏书》中记载:(李)安世上疏曰:“……(时)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宜更均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书中“高祖”指的是

A.汉高祖刘邦 B.曹魏的曹丕
C.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D.唐高祖李渊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对此国际上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与“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相关的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苏联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
C.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D.美国为经济危机所困,国力下降

1960年,“包产到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自发流行起来。“包产到户”经营方式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责任到户”(即土地以户为单位家庭经营),“定产到亩”(即农户按照经营土地的亩数向集体上交定额的粮食),“超产归己”(即农户生产粮食中超出上交定额的部分归农户家庭所有)。1962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严厉批判了“包产到户”经营模式,会后这种经营模式即被禁止。上述材料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

A.“包产到户”背离人民公社土地国有原则
B.“包产到户”背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C.人民公社“左”倾错误仍在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遭到扼杀

1941年,蒋介石发动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后,中共党内有些人认为皖南事变就是第二个“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将会投降日本,国共合作将随之破裂。毛泽东不同意上述看法,指出:皖南事变与”四一二“政变不同,中共只要实行正确的斗争策略,就有可能制止蒋介石投降反共,国共合作也会继续下去。毛泽东做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全国人民对蒋介石的巨大压力 B.英美反对蒋介石投降反共
C.国民党内爱国力量对蒋介石的牵制 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早读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所斫丧(斫丧意思为摧残)一分”“革命尚可以于万死中求一生”。以上史料表明立宪派

A.与革命党人结成了反清同盟 B.从保清转向反清
C.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 D.以反清之名行保清之实

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相比,中国同盟会“平均地权”主张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走欧美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C.满足率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D.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相联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