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元素的单质0.1 mol与Cl2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单质的质量增加了10.65 g,则这种元素是( )
| A.K | B.Cu | C.Al | D.Fe |
在下列各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强碱性溶液中:Na+、K+、SO42-、AlO2- |
| B.含有0.1 mol·L-1Fe3+的溶液中:K+、Mg2+、Cl-、I- |
| C.无色透明溶液中:HCO3-、Na+、Cl-、OH- |
| D.与铝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中:Na+、Cu2+、Cl-、SO42- |
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 砒霜(As2O3)”。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 B.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
| C.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As2O3 | D.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 |
某同学将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而是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兜着液体的这层膜是氧化铝 |
| B.该实验说明了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
| C.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
| D.铝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即使加热到熔化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过 |
| B.称量时NaOH已经潮解 |
|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标线 |
|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滴加蒸馏水至标线再摇匀 |
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CH4,②3.01
1023个HCl分子,③13.6gH2S,④0.2mol氨气。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 B.氢原子数:①>④>③>② |
| C.质量:②>③>①>④ | D.密度:②>③>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