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的原因是
A.英与法俄在争夺世界霸权问题上没有利害冲突 |
B.英德矛盾上升,主动调整了俄法关系 |
C.法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
D.德、奥、意已经结成同盟,英国插不进去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看到了国家大治的根本 | B.孙中山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C.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 | D.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政治幻想 |
《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这表明,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 B.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 |
C.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 | D.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的推动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盖亭林论学,本悬二的:一曰明道,一曰救世。其为《日知录》,又分三部:曰经术,治道,博闻”。梁启超认为此人的学术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A.救亡图存 | B.内圣外王 | C.格物致知 | D.推故致新 |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2013年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参观访问。读图并判断下列关于哈萨克斯坦以及阿拉木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丝绸之路上中外通商的必经之路 | B.见证了苏联解体以及独联体的建立 |
C.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首都 | D.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