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始于

A.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C.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D.定居农业出现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所给两图分别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加湿作用
D.M地1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该图为某地附近两区域(甲和乙)等高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问题。

乙图中A处海拔范围(H)和B处温度范围(T)是

A.1200米<H<1500米 3℃<T<4.8℃
B.1000米<H<1300米 3℃<T<4.8℃
C.1500米<H<1800米 6℃<T<7.8℃
D.1200米<H<1500米 6℃<T<7.8℃

按照甲图中的大坝设计(大坝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从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50米 200米 B.500米 150米
C.500米 100米 D.50米 100米

关于图甲、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
B.E、F、G三处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C.在E处可以观察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该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问题。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该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读图,回答问题。

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A.3.4℃ B.4.6℃
C.5.3℃ D.6.2℃

图中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正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