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大的是
| A.知识经济 | B.工业经济 | C.农业经济 | D.商品经济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经世致用” |
| C.“工商皆本” | 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A 荀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
|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
|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
|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