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
———19 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殖民扩张给印度造成了什么影响?
小丽在学习20世纪亚洲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在20世纪初亚洲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现象,即都诞生和涌现了“国父”级的伟大人物。
【材料一】
图1:中国国父图2:印度国父图3:土耳其之父
【材料二】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三】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根据上面图片和文字史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列举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解。
(2)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东亚和西亚两位“国父”级人物对各自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
(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材料二】“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王安石和商鞅有什么共同点?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人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首肯,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
【材料一】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纷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里。正如柏扬《中国人史纲》所称颂的“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中华民族单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材料二】“国学热”下《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该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国学热”背景下这些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予以举例说明。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变化最全面、最深刻、最剧烈的转型时期。20世纪最初20年和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里分别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其中经济领域的发展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