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表中年数包括统一王朝形成时间)

王朝

汉(含新)
西晋





合计
统治
年数
15
425
51
38
289
97
277
267
1459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有人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请论证此观点。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的主要变化是什么?促进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记》
(3)材料三中,康熙帝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了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4)材料三肯定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试以隋唐为例,简要加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词,指出“合作”也是时代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恩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3分)“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4分)
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 “同”和“异”?(5分)
材料三 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中非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有哪些?(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革命文艺
5:30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20革命文艺
6:30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体育节目
8:15革命文艺
8:30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11:30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对工人广播
12:30新闻
13:00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
15:4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红小兵节目
16:20红卫兵节目

材料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

周一至周五逢整点安排10分钟《整点新闻》,逢半点安排5分钟《半点新闻》和5分钟《气象·生活》
周六、日
0:30午夜剧
1:30怀旧影院场
2:30夜读心灵
4:30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7:20早知天下
8:00体育直播间
8:20做各中央台
8:40财经在线
11:10法治中国
12:35体彩时间
12:40中国质量报道
(含整点新闻)
19:20城乡纪实
20:30天天福彩
20:30小喇叭
22:30神州夜航(含整新闻)
0:10生活资讯
4:30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老年之龙/残疾人之友
8:35流行经典
9:30娱乐乐周报
12:00天天体彩
8:00天天福彩
20:35体育沙龙

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4分)
(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书法绘画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欣赏下列书





法、绘画作品,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张旭的书法图2颜真卿的书法
材料二
图3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材料三
图4 蒙娜丽莎图图5圣母像
(1)材料一中图1图2的书法作品各有何艺术特点,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欣赏材料二中的绘画作品,请你从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写出这幅画的解说词。
(3)指出材料三中两幅名画共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泰勒斯推测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普罗塔哥拉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材料三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荀子又提出“圣人不求知天”。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时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研究方向上的差异。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智,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代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前提。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动。……“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的解放,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詹子庆《先秦史》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公家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德先生将西洋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世界”的事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这篇文章引发的大讨论实质是什么?并谈谈报纸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