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1940年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1943年,东条英机为炫耀亚洲新秩序的建立,在东京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发表“大东亚共荣宣言”:“英美为了本国的繁荣,压制其他民族,对大东亚进行侵略和盘剥。大东亚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大东亚的英美隶属化。大东亚各国提携完成大东亚战争,把大东亚从英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共存共荣、自主独立、没有人种差别的共荣圈,为建立世界的和平做贡献。”
材料二 中、日、韩三国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去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起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5%,逊于欧盟的65.5%。据统计,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高达2132.8亿美元,占日本外贸总额的1/5以上。中国业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也在继欧盟和美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材料三 近年来,亚太地区各种合作机制蓬勃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凝聚共识,树立符合时代潮流和亚太地区特点的区域俣作观。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谋求和谐共赢,造福亚太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日本所标榜的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所学知识说明其真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前中、日、韩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构建和谐亚太应遵循的原则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刘氏家族于1878年在福州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氏家族创办近代企业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随着刘家企业的蒸蒸日上,一些封建势力、地方官僚开始垂涎刘家的财富。……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提出续借120万元的请求。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刘氏家族企业衰弱的原因。
材料三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刘氏家族向政府申请其家族企业全部公私合营。……成为福州市全行业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福州电力与“电光刘”》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刘氏家族企业的最后归宿。
(4)通过刘氏家族企业兴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6分)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⑷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2分)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4分)
⑶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8分)
⑷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2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截至1989年,共有61人被边防哨兵枪杀。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万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
1989年9月11日:成千上万的东德人借道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再次向西德逃亡,史称“公民大逃亡”。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角度简要分析柏林墙建立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
(2)你如何评价“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意义。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契约,并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约定;它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保障,是稳定的约定。
——卢梭《社会契约》
(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8分)
(2)在卢梭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有何特点?(4分)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