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时生成棕黄色烟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D.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
已知反应FeO(s)+CO(g)===CO2(g)+Fe(s)的ΔH>0,ΔS>0(假定它们都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
B.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高温下为自发过程 |
C.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 |
D.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 |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a kJ· mol-1(a=-297.2)。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B.S(g)+O2(g)===SO2(g) ΔH=b kJ·mol-1,则a<b |
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mol S(s)与1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
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放出148.6 kJ的能量 |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电解池:2Al+3H2OAl2O3+3H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电池 |
电解池 |
|
A |
H+移向Pb电极 |
H+移向Pb电极 |
B |
每消耗3 molPb |
生成2 molAl2O3 |
C |
正极:PbO2+4H+ +2e-===Pb2++2H2O |
阳极:2Al+3H2O- 6e-===Al2O3+6H+ |
D |
![]() |
![]() |
下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 |
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
C.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
D.该装置可看作是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
如图所示装置中,X是铁,Y是石墨电极,a是硫酸钠溶液,实验开始前,在U形管的两边同时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闭合K1,断开K2,X极放出H2 |
B.闭合K1,断开K2,Y极为阳极 |
C.闭合K2,断开K1,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D.闭合K2,断开K1,工作一段时间后,X电极附近显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