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普法战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战争对双方而言都有侵略性 | B.战争导致了法国政局的动荡 |
C.战争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 D.战争直接导致同盟国的形成 |
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征婚者()
①要求女性解放②追求文明婚礼③进行反清宣传 ④崇尚西方科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
民国以来,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 |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对西方文化的崇拜 |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②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
④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总数的近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