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人权论是:“长期以来,不干涉主义一直被视为国际秩序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不干涉原则必须在一些重要方面加以限定;国家主权并不及人权和防止种族灭绝重要。”克林顿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基于这种理论,美英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其理论和行动的实质是( )
| A.打击恐怖、保障人权英才苑 |
| B.违反和挑战联合国宪章 |
| C.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 D.缔造一个建立在民主和自由市场这两大支柱之上的真正的全球社会 |
《清太祖实录》载有“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至于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于国,七人宜共赞成之。如己既无才,又不能赞成人善,而缄默坐视者,即当易此贝勒,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若入而见君,勿一二人见,其众人必集,同议谋以治国政,务期斥奸佞举忠直可也。”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从此名存实亡
②这项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满洲贵族的集体智慧
③这项制度对君权构成一定束缚
④该制度是对广大汉族地区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 C.宋代的谏官向宰相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程度高于唐代 |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衡 |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
|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zé)。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下列思想观念与这一事件具有一致性的是
|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
|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
|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
|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