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内藤湖南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毕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B.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C.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D.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D.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