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
|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 C.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
|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y>z | B.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
| C.B的转化率降低 |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 A |
将2.5g 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 |
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 |
| B |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 C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室温下,往0.1mol/L的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时,溶液将呈现粉红色。现采取下列措施,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颜色不会变浅的是
| A.往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 B.往溶液中加入NH4Cl晶体 |
| C.把溶液加热至沸腾 | D.往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 |
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0 | B.1:8 | C.1:6 | D.1:5 |
下列实验装置是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
| B.②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
| C.③中石蕊溶液变蓝色 |
|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溶液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