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100 mL混合溶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00 mol·L-1和0.100 mol·L-1,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视作不变,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5 mol·L-1 | B.0.225 mol·L-1 |
C.0.3 mol·L-1 | D.0.6 mol·L-1 |
某溶液中含有NH4+、SO32-、SiO32-、Br一、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4+、Na+
②有胶状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⑤溶液中共发生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⑦③④ | B.①③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甲苯与己烷 |
B.研究浓度对Fe3++3SCN-![]() |
![]() |
![]() |
C.检验CH3CH2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的产物乙烯 |
D.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
![]() |
![]() |
下列推测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A.X2-和Y+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X<Y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 HBr,还原性:Cl- >Br一 |
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用途: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
D.铷(37Rb)和锶(38Sr)分别位于第五周期lA和ll A族,碱性:RbOH>Sr(OH)2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两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B.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C.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肯定不能发生反应
下列除杂方案不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括号内物质是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
A |
CO(g) [CO2(g)] |
NaOH溶液、 浓H2SO4 |
洗气 |
B |
NH4Cl(aq) [Fe3+(aq)]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Cl2(g) [HCl(g)] |
饱和食盐水、浓H2SO4 |
洗气 |
D |
Na2CO3(s) [NaHCO3(s)] |
— |
加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