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亚洲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该地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三:1999 年,江泽民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面临新的挑战。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摆在亚太经合组织面前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坚定不移地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局面,二是进一步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中序号淤于的城市古今地名;据图一③④写出唐朝时从海路到朝鲜、日本的出发地点,并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以上两国的主要影响。
(2)1853 年,是谁叩开了日本的大门?此后三四十年里,日本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有何影响?
(3)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图二阴影部分所代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4)材料二中的APEC 代表什么组织?该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是何时加入这一组织的?
(5)根据材料三,概述影响亚洲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但这一时期……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北美殖民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们把中国的美好形象传达给美国人。……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仅仅给美国人一个直观形象的话,伏尔泰、莱布尼茨和魁奈这些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则从理论上建立了中国在美国人思想中的崇高地位。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中国崇拜偶像,盛行迷信,笃信吉日以及一夫多妻……他们发现眼前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四美国公众对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感情“温度”
年份 |
中国 |
日本 |
俄罗斯 |
1990年 |
45 |
52 |
59 |
1994年 |
46 |
53 |
54 |
1998年 |
47 |
55 |
49 |
2002年 |
48 |
60 |
55 |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感情“温度”的特点。(4分)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事件或条约 |
影响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1895年 |
《马关条约》 |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
1900年 |
《辛丑条约》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919年 |
巴黎和会 |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6月 |
“改订新约”的运动 |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
1943年1月 |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关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前期和后期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中国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不同对策及其主要原因。
(14分)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据材料一,“新型的共和国”创新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 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通过哪些制度来实现的?
[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人数/人 |
产值/千卢布 |
|
1860年 |
99 |
11 600 |
7 954 |
|
1879年 |
187 |
42 000 |
51 937 |
|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 国家就是家庭与公民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请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