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旨在维护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新的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A.淀粉的含量 |
B.二氧化硫的含量 |
C.亚硝酸盐的含量 |
D.甲醛的含量 |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c(NH4+)>c(Cl-)> c(OH-)>c(H+) |
B.0.1 mol·L-1 Na2CO3溶液:c(Na+)=2c(HCO3-)+2c(CO32¯)+2c(H2CO3) |
C.0.1 mol·L-1 NH4Cl溶液:c(NH4+)=c( Cl-) |
D.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ⅠⅡⅢⅣ
A.实验I: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实验II:测定未知盐酸的浓度 |
C.实验III: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 |
D.实验IV:配置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溶液 |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建筑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硫,两者都有强氧化性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⑤⑥ | D.③④⑤⑥ |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或事实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 |
研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
C |
将NaHCO3与HCl两种溶液相互滴加 |
可以鉴别这两种溶液 |
D |
C2H5Br与AgNO3溶液混合加热 |
检验C2H5Br中的溴元素 |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
B.单核阴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r(Z) >r(Y) |
C.元素Y和元素Z的氢化物中均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
D.元素Y和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