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后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
B.这个容貌还保留14岁时候的余影,难道就是她吗?难道天下有这样容貌完全相同的人吗?我应该问问她了。 |
C.我无意中碰到一些什么东西,伸手一摸:一个干硬的馒头、两只煮熟的鸡蛋……。 |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古装电视连续剧《大唐女巡按》,从独特细腻的视角出发塑造了谢瑶环等女官形象,自从在广东卫视播放以来备受观众追捧,堪称女刑侦专家。 |
B.专家提示:一旦发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送诊;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能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
C.进入2013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杭州等诸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
D.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无疑与它的文化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横向的积累与创新,也离不开纵向的沟通与借鉴。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学生“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工作一曝十寒,教育必然没有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臣服,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难免太过拙劣。正如有网友指出的,“孩童如璞玉之未琢,治玉之道,在于顺其天然纹理而精雕细刻,体罚犹如以刀斧攻玉,粗鲁野蛮,鲜有不碎者!”
A.一蹴而就 | B.一曝十寒 |
C.难免 | D.精雕细刻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同胞/剥离 蔽塞/庇护所 创痛/疮痍满目 |
B.迸发/蹦跳居中/狙击手佝偻/镂骨铭心 |
C.颔联/翰墨虔诚/潜台词恐吓/荷枪实弹 |
D.颤抖/忏悔粘贴/占便宜下榻/踏歌而行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
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
③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
④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
⑤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
⑥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
A.③①②⑥④⑤ | B.③④⑤⑥②① |
C.①④②⑥③⑤ | D.①⑤⑥③②④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被称为“最美富二代”的周江疆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两次冲入火海救人,最终救出楼内10名员工成功脱险,自己却不幸遇难。 |
B.据中国政府网公布,我国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在中国境内的患者。 |
C.民政部最近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等。 |
D.法国《89街》的一篇文章说,虽然莫言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他的作品内容是丰富的,作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是理所当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