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愁思,悲伤的情思。
B、主人忘归客不发不发:不忍动身。
C、别有幽愁暗恨生生:人生。
D、小弦切切如私语私语:低声说话。
2、诗歌的第一节写离别,诗人直抒胸臆,突出一个“惨”字,作者如何烘托这一“惨”字?
3、“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对文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字,就把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作了概括介绍。“秋瑟瑟”“无管弦”“惨将别”突出了秋天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邀请琵琶女,经历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这说明琵琶女依然保留着年少时的傲慢,对一般的邀请者不屑一顾。
C、“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很传神。琵琶女欲言又止,琵琶遮面表现了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下的她犹疑和顾虑,刻画出自惭身世,有难言之痛,又有一丝戒备的复杂心理。
D、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从她演奏的曲目上看,是当时的名曲;从她演奏的过程来看,旋律的变化复杂,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听众的反应来看,听众悄无声息已深深被吸引住。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②泛觞:是一种游戏。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5分)
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旗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古人写
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第三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
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请结合具体意境,对“夜榜响溪石”进行赏析。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