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图2-16所示仪器和药品做CO2和Na2O2反应制O2的实验,试填写下列空白。
(1)装置②中所盛溶液最好选用____________。
图2-16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NaCl溶液
(2)如果将所制气体从左至右流向排列装置时,上述各仪器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填写装置的编号)接接接,其中②③④之间的仪器接口按顺序应为(用接口标识A、B、C……填写)。
(3)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相对分子质量为144,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0%。A可以使溴水褪色。A难溶于水,但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B和甲醇。B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1,分子中没有支链,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A可以发生的反应有(选填编号)
① 加成反应② 酯化反应③ 加聚反应④ 氧化反应
(2)B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3)与B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
(4)由B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为了粗略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制气与除杂装置。请参与研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烧瓶B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漏斗与烧瓶之间用玻璃导管连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中装有同一种蓝色溶液,该溶液是____________,其中试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为了测量产生的乙炔气体的体积,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两种装置。则应选择装置_______
__(填Ⅰ或Ⅱ)。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配
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将,
然后轻轻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4)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有气味。
(5)若实验中反应温度不当,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40℃左右,此时副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是。
(6)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②。
某烧碱样品含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 mL烧碱溶液 |
| B.用移液管移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
|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c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 数为V1 |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V2
回答下列各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 →D→(均用字母填写)。
(2)滴定管的读数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步骤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__,终点时颜色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不用标准硫酸润洗,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会对测定结果(指烧碱的纯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7)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